半夜突发丨78岁老人脑中风抢救成功!
发布时间:2025-10-13
浏览次数(6)
凌晨5点的城市还在沉睡,柘城中医院北关院区的急诊通道却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—— 一场与 “中风” 的生死竞速,就此拉开序幕。
78 岁老人凌晨起夜时突发异常,左侧身体无力,无法支撑行走,左手连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,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,喝水时还出现了呛咳、吞咽困难的情况。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,症状也丝毫没有缓解,家人赶紧将老人送到柘城中医院北关院区脑病科就诊。脑病科医生接到患者后,立刻为老人查体并完成相关检查,明确诊断为 “急性脑梗死”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“中风”。
考虑到急性脑梗死救治的紧迫性,医院第一时间为老人开通了卒中急救绿色通道。脑病科团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全面、细致的评估。幸运的是,老人从发病到就诊仅仅过了 2 个小时,正好处于静脉溶栓治疗的 “黄金时间窗”,这为后续的救治争取到了关键机会。
在严格排除静脉溶栓的禁忌症后,医护人员立即为老人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。令人欣慰的是,治疗半小时后,患者肢体力量开始恢复,原本含糊的吐字逐渐清晰,现已能在家属搀扶下行走。

柘城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张景华表示
随着天气骤降,脑卒中的高发季已经到来,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,秋季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较大、冷暖变化不规律,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会使血管变得更细,引起心脑供血不足,从而引发脑梗死、心肌梗死。
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?
定期进行体格检查,及时就医
定期检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情况,控制高危因素。有危险因素或疾病发现时,应及时就医,积极治疗。
控制好血糖、血压和胆固醇
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,初秋开始昼夜温差有变化,导致血压波动,因此平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,定期测量血压,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。同时,有“三高”等基础病人群,不可擅自停药,遵医嘱规律服药,科学治疗,要定期复查。
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
秋季的温度降低,并且温度差较大,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刺激到血管,导致头部脑血管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增大,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出现。
避免晨练过早
因为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太早起床锻炼,冷空气会刺激血管收缩,进一步加强了发病的可能,建议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锻炼,每天30~60分钟左右,不宜剧烈。
养成好的习惯
生活中要少吸烟多喝水,烟草里面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,可以导致血管收缩,从而诱发血管痉挛。多喝水是可以起到稀释血液黏稠度作用的,每天尽量多饮水。
温馨提示
一旦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肢体麻木及偏瘫等症状,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检查,越早干预治疗的脑卒中,患者预后效果也就会越好,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就越低。